许叔微,字知可,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人,先医后仕,再归而为医,以医名著于世。许叔微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以《普济本事方》影响深远,南宋时即数次刻印流传于世,后被收入《四库全书》。清代名医叶天士得此书而医术大进,著《普济本事方释义》。
古代名医都是有故事的。宋代名医许叔微有一个关于医学梦的故事,今存三个版本,读来颇为有趣。
第一个版本出自南宋曾敏行(1118—1175)之《独醒杂志》。概括起来,大意如下。许叔微梦到有客来访,迎请落座。来客问许:“你平生有什么憾事吗?”许叔微答:“我今生有三憾事,一是父母皆因医者误治而亡,今不能孝顺敬养;二是从小读书,现年愈五旬,未得一官半职以立门户;三是还未有子嗣。”客人又问:“你做过什么有功于别人的事吗?”许叔微答:“我自幼失去双亲,因乡里没有良医,长大后便留意方书,希望挽救病人。建炎初,真州城中大疫,我不分贫贱,挨门逐户,察脉观色,送医送药,至于无家可归者,带到家中治疗。这似乎有一点儿功劳,乡人赞颂相传。”客人说:“上天正因此事,将命你为官,送你子嗣,至于父母,已经去世,不可能再相见。”来客因给许一封信,许依希记得其中有“药市收功,陈楼间阻,殿上呼庐,喝六作五。”许叔微醒后,自觉奇异,不知是何征兆。绍兴二年(1132),许叔微中进士第六名,后又升作第五名,名次在同科进士陈祖言、楼材之间。当时许叔微还是一个举子,到此方知,与梦中之言相合。
第二个版本则出自南宋洪迈(1123—1202)之《夷坚志》。大意是:许叔微,字知可,真州人,家贫。在梦中有人告知他,想要科举登科,必须积累阴德。许叔微自度家财不足,只有行医救人,方可积德。于是留意方书,久而久之,活人无数。一天,又梦见前人,赠诗一首,其词曰:“药有阴功,陈楼间处,堂上呼庐,唱六作五。”醒后,记录于简牍。绍兴壬子(1132),许叔微以第六名登科,升甲至第五名,得职官,其上为陈祖言,其下为楼材,与所梦一致。
第三个版本出自明朝朱国桢(1558—1632)之《涌幢小品》。大意是,许叔微,字知可,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曾获乡荐,会试不中而归,船到吴江平望,夜里梦见有一白衣人说,你没有阴德,所以不中。许叔微说:我家道贫穷,没有财力资助别人。白衣人说,何不学医,我帮助你。许叔微顿悟,回家后即学医,果医术高明。凡有病人,不问贵贱,诊治给药,不收钱财,活人不可胜数。后又参加会试,船到平望,又梦见白衣人,赠诗一首:“施药功大,陈楼间处,殿上呼庐,唤六作五。”许叔微不知其意,且录于简牍。绍兴壬子(1132),许叔微以第六名登科,因第二名不符合要求,升为第五名。其上是陈祖言,其下是楼材,此时许叔微方省悟前梦。
许叔微之梦应是其醉心医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写照。许叔微梦中之事,虽是小说家言,还有一定的因果报应思想,但我们仍可从中窥知一些有用信息。
首先,曾敏行、洪迈都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学者,几乎都与许叔微同时代,所记之梦当时应已流传于世,也就是说,许叔微在南宋时已为世人所关注。朱国桢为明代人,所记许叔微为毗陵人,虽有误,但是许叔微晚年隐居马山,此处在当时属毗陵,现还存许氏故居“梅梁小隐”祖屋数间,有许叔微及其后人墓,有许氏家谱,有许氏后人。关于许氏之记述有一定基础。
其次,许叔微确是先行医,后为官,再退隐行医。他行医期间以济世活人为命,不计报酬,不分贫贱,救人不计其数,其仁义之心,为后世景仰。许氏著述中有很多具体医案记载,既反映其人生历程,又有生动而具体的诊疗过程,其著作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病案总结,从中还可了解宋代百姓生活、疾病、民俗等细节。
最后,许叔微所著《普济本事方》在南宋时期就已流行于世,其影响力超出其他著述。曾敏行《独醒杂志》最迟成书于1175年,此时距许叔微去世仅30年,应是接近事实的。
收集研究许叔微的相关史料或流传故事,非为猎奇,主要是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许叔微,学习许叔微立志救人的品质,刻苦研究医术的毅力,以传承许叔微之学术经验,这也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个途径。(吴祝平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