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根据采收时间不同分为“绵茵陈”和“花茵陈”,因其叶背发白,又称白蒿。其嫩茎叶可供食用,其茎叶入药,也称茵陈蒿。《本草备要》言其:“苦燥湿,寒胜热。入足太阳膀胱经。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脾、胃之湿热。为治黄疸之君药。”其性微寒,味苦,无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功效,常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等症。以茵陈为君药,加栀子、大黄配伍而成的茵陈蒿汤具有清热除湿、利胆退黄功效,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名方。
现代研究表明:茵陈含有香豆素类、色原酮类、黄酮类、有机酸类、萜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均具有保肝利胆作用。
茵陈蒿食用方法多样,可单味泡茶,也可凉拌、热蒸、做水饺、包子、团子、春卷馅,掺面擀面条、掺玉米面蒸窝头等,下面推荐几款美食。
蒸白蒿
材料:鲜嫩白蒿250克,适量盐、蒜泥等。
做法:把白蒿择洗干净,整叶或剁碎后拌少许面粉,将面粉搓匀,然后上笼屉蒸,先用武火将水煮沸,冒气后,改用中火蒸十五分钟,再改小火蒸五分钟起锅,倒入盆子里,趁热泼上花椒辣子油,用筷子搅拌均匀,盛在碗里,调入蒜泥、盐,滴几滴香油,即可。
功效:利胆退黄。
白蒿茶
材料:鲜嫩白蒿250克。
做法:将采摘好的茵陈嫩芽放入水盆中,加少许盐、面粉,慢慢搅动茵陈嫩芽,清洗三至四次,将茵陈中的泥沙清洗干净,放入漏盘中,沥干水,阴干至表面无水。将凉至无水的茵陈放入平底锅中,用最小火加热,同时不断翻动茵陈,用手压制茵陈叶片,发出吱吱的水声,至茵陈叶呈现白色,用手能揉搓成团为止。将杀青后的茵陈趁热揉搓成2~3cm直径大小的球,置于帘子上晾晒至干,茵陈茶的成品即制作完成。煮泡时,取一粒制好的茵陈茶球加3~5枚大枣(视枣的大小),放入茶壶中煮沸3~5分钟,一杯淡黄色的茵陈茶即可。
功效:利胆退黄。
白蒿窝头
材料:白蒿嫩茎叶250克,玉米面450克。
做法: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慢慢加入热水,拌匀和成柔软适中的面团,做成窝头,放入锅里,大火开锅20分钟即可。
功效:轻身益气。
值得注意的是茵陈味苦性微寒,食用不可过量,阳虚体质应适当减量或慎食。
(本文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