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归来话山药

作者: 时间:2018-04-04 点击数:


山药,原名薯蓣,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山药之名始见于《本草衍义》,《本草纲目》记载,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其道地药材为怀山药,是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之一,为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

2014年11月,我出差去过河南郑州,郑州的朋友送我两盒怀山药,上面密被细细的毛,每根山药大约长100cm,直径约为2cm,看上去又细又长。因从来没见过怀山药,也从未吃过真正的怀山药,一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想尝一尝怀山药的味道。将怀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段。爆锅,放上少许肉丝,然后放入备好的怀山药,加水适量,文火久炖,至出锅时,放入盐少许,至适品为度。吃山药、喝山药汤,山药入口即感又甜又面,味道极其鲜美。

其实,山药在《本经》里即记载“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从《本经》原文中不难看出,山药的主要功效是补虚,而具有补虚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甘味,即甜味,山药即具有甘味,所以尝上去又甜又面。每100g山药含水分75g左右,碳水化合物15~20g、蛋白质1.5~2.2g,另含微量薯蓣皂苷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等,而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淀粉即具有甘味。

首先,山药能够补中益气,在《本经》有记载“主伤中”、“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伤中,中即中焦,属于脾胃的部位,山药能够益气健脾,也就是说能够“补中益气力”,故主“伤中”,“伤中”,就是伤了中焦,伤了脾胃。再说了,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气一伤,肌肉不长,故服用山药能够“长肌肉”,都说明了山药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这种益气健脾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小孩子身上,对于小孩子出现的慢性脾虚腹泻,长期腹泻造成营养不良,小孩子往往面黄肌瘦,用山药炒黄,打成细粉,冲服,此法有益气健脾止泻之效,需要长期服用方可奏效,而且往往具有良好的效果,长期服用,能够使孩子长个,并变得比较强壮,也就是《本经》所说“长骨肉”。对于成年人出现的慢性脾虚腹泻,可用成药参苓白术丸,此方中即含有山药,也具有良好的健脾益气之功。山药所含的能够分解淀粉的淀粉糖化酶,是萝卜中含量的3倍,胃胀时食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去除不适症状,有利于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佳品。

其次,中医讲,脾为肺之母,“虚则补其母”,临床上见到肺气虚之多汗、乏力、咳喘等疾病时,可以从补脾气的角度来考虑补肺气,这是山药用于咳喘疾病的中医理论依据。

再次,山药能够补肾。《本经》讲到它能够“久服耳目聪明”,就是说的它具有补肾作用。因肾开窍于耳,故补肾能够聪耳。如老年人慢性耳聋可以服用无比山药丸。对于山药的补肾作用,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其主要补肾的药物就是熟地黄和山药。山药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可减少皮下脂肪堆积;能防止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山药具有补肾延年益寿之作用。

谈到山药的食疗,那可多了去了。

只要你撑不着,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吃山药,这是说的山药的药量,用鲜山药,少则250g,多则500g,只要撑不着就行。可见,山药的药力极其平和。

下面介绍几种山药常见的吃法。

1.山药蘑菇鸡汤:山药1斤、干蘑菇半斤(事先去净杂质,泡透,将水倒掉,加水再泡,留下水,供煮鸡用)、鸡一斤(切成块)。用生姜、葱花爆锅后,加入鸡块与山药,略炒,加入泡蘑菇的水,再加水适量,武火煮约半小时,再文火煮1小时,炖至肉烂,加入适量的盐即可。此时山药与鸡肉均煮略烂,其汤细腻,质地粘滑可口。喜欢粉条的人,也可加入适量的粉条。这是我们老家过年时常做的一道菜。

2.爆炒山药:山药1斤,切成小块,精肉丝2两。用葱姜爆锅后,即加入精肉丝,炒至七分熟,再加入山药块,炒至山药四成熟,加入适量的盐即可。此道菜清脆可口,细嫩而不粘腻。

3.熟山药蘸白糖:山药蒸熟,蘸白糖食用,适合于喜欢甜食的人群。山药本身味甘,又加入白糖,其甘味增加,其补益力就会增强。适用于脾虚食少之人的食疗。

哪些人不宜吃山药?当然是那些对山药过敏的人呗。不过,对山药过敏的人可不多哦。再就是,山药含山药皂苷,能够刺激皮肤,可引起皮肤剧烈瘙痒,所以剥山药皮时需要注意。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宋永刚

Copy Right 2017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东路508号 邮编:264199 联系电话:0535-5136935 设计制作: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