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作者:肖鲁伟 时间:2022-08-12 点击数:

  如果要在千百年来中国中医药史上选出前十位在历史节点上有巨大贡献的医家,朱丹溪一定算一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并不是指金元四大医家的学术流派之争,另有含义。

  首先,“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涉及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与官方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争。《局方》作为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在当时是所有医家行医的标准与指南,而朱丹溪所提出的“阳有余阴不足论”,汲取了宋代理学思想,对《局方》提出了质疑,产生了不同的医之门户。

  其次,也与刘河间的河间学派与张洁古的易水学派二者之争有关。在金元时期,学术氛围相对宽松,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学术思想兴起,金元四大家是当时医学中各种学术流派的杰出代表,但是归根结底是两个学派,一个叫易水学派,一个叫河间学派,是对火热病症的进一步深入。从刘完素的寒凉派所提倡的“热者寒之”;到以张从正为代表的攻下派主张的“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再到李东垣的补土派倡导的“人以脾胃,中气为本”,提出了“中气”“阴火”的概念;最后到朱丹溪所主张的“阴虚发热”,提出了滋阴祛火,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滋阴派。

  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朱丹溪36岁开始学医,40岁从医,曾拜著名钱塘医家罗知悌为师。罗知悌是刘河间的再传弟子,朱丹溪作为河间学派的三传弟子,实际上继承了刘河间的学术思想,同时提出了新的学术思想。

  首先是“阳有余阴不足论”,这是他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分析自然界的现象,以及人体生理特点所得出的结论,并用大量的医案加以说明。太阳和月亮对比,可以发现太阳总是圆的,而月亮却有阴晴圆缺,朱丹溪通过这一现象来解释一些生理、病理以及养生之道。

  其次是“动静观”,也就是阴阳平衡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天元纪大论》也提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朱丹溪就说“人有此生,亦恒于动”“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所以朱丹溪在治病的过程中,非常关注阴阳动静之间的平衡。

  再者就是“相火论”。大家知道古人认为君火、相火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相火”一词,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即“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用蜡烛燃烧来比喻相火论,蜡烛本身可以看作是阴,蜡烛燃烧产生的烛光则是阳。相火论的特点就是内阴而外阳。朱丹溪作为滋阴派的代表人物,更看重的是人体的阴精,他认为阳仅仅是外象,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观外而查内。

  朱丹溪的学术贡献

  朱丹溪的第一个学术贡献是“授业而不拘一格”。朱丹溪先习儒学,后因母亲重病,访求名医,但是都未能治好他母亲的疾病。从此,朱丹溪从儒转医,研习医道,拜了许多位老师,最著名的就是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了融诸家之长的一代名医。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学医不能够“从一而终”,而是要像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不同的名医大家学习。

  第二个学术贡献是“博学而明察异同”。朱丹溪拜过多位老师,同时他也会很好地总结、梳理他们之间的差异,并结合临床,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三个学术贡献是善于著书立传。朱丹溪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不要小看著书立传,能有所悟,继而著书立说,又能够被大家所认同,非常不易。中医传承师带徒,传承的范围、效率可能有限,但是著书立说可以将其学术思想代代相传。

  朱丹溪学术对当今启示

  就对中医发展的贡献来说,现代的浙派中医可能比不过古代的“浙派中医”朱丹溪、张景岳、杨继洲等,这些古代先贤们都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关头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面更广,科学技术水平更为发达。学习朱丹溪,最需要学习的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范永升教授所总结的浙派中医“守正出新”的特色。

  要做到“守正出新”,就要找到朱丹溪学术思想的灵魂,研究朱丹溪所创方剂在现代疾病治疗当中的作用和机制,而不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司外揣内”是中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时代的智慧,现在的B超、CT、磁共振正是对“司外揣内”理想的实现。我们把现代医学中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引入,同时保持优势特色,保持既有的能力,这就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这是学习朱丹溪思想的重中之重。(肖鲁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Copy Right 2017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东路508号 邮编:264199 联系电话:0535-5136935 设计制作: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