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培养日系列活动—中药标本上架
作者:丁致远 时间:2020-10-18 点击数:
本周六博物馆杏林青春宣教团的同学们迎来了馆长培养日活动--“博物馆中药标本上架过程”。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了解一味中药要经历多少过程才能成为博物馆的上架展品。
在馆长的讲解与指导下宣教团同学们参与了中药标本上架前的过程。一味中药首先要经过为期十五天的杀虫处理来保证标本展品的完整性。而且每一味中药都有自己的“专属名称”,也就是我们在博物馆参观时所看到的展品标签。通过标签我们可以了解到所展示的中药标本的学名、功效、产地、药用部位等内容。一味中药标本展品需要长期保存,密封保存一步就十分重要。中药标本在装入带有杀虫剂、干燥剂的瓶后,需要封蜡来保证中药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封蜡一步对同学们来说也是新奇满满。在馆长展示完操作过程后,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参与体验。
宣教团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上述步骤后,感觉收获颇丰。封蜡一步看似容易,实则需要保持高度专注,才能将蜡封得严密又完美。在写标签的过程中,馆长带领同学们查阅了丰富的资料一一比对,确保标签内容的正确性,并且告诫同学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写标签的经历,既让同学们对中药标本上架前的准备过程有了了解,对其所学过的中药材知识内容有了复习与巩固,也让同学们学习到了馆长对中药标本严谨的态度。
其实,标本上架前的每一步都需要操作者的耐心付出。我们所看到的中药展品都是每一位博物馆老师与同学们所倾注的热爱与心血。(宣教团 文/丁致远 图/陈丽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