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一定健康?

作者: 时间:2019-03-15 点击数: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提出的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的重要命题。

这句话的内涵包括: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生命的发展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于是乎就有人提出了“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说法。其实早在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在他的著作中就记载了孔子“生无所息”的言论,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运动保健养生的作用,并创造出一系列的运动养生方法。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到华佗发明的五禽戏,还有现在广为流传的太极拳、八段锦及各派武术,都是我国古代运动养生的精粹。导引、气功、武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别具特色的养生方法。

运动养生是目前最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养生方式,恰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过多的脂肪,加速废物排出,提高心肺功能,强壮肌肉筋骨。骑行、徒步、爬山、游泳等户外运动会增加运动的趣味性,使运动的过程不枯燥,还能接触大自然,是优先的选择。要注意高强度的运动应当带好护具,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笔者不提倡极限运动,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追求刺激的运动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有益于养生的运动应因时而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正如睡眠要遵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一样,运动也要因时而动。《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古人早就指出运动的时间选择。不是说晚上就一定不能运动,晚饭后缓步以行,既助消化,又利血行,可调神镇静,自然有益健康。但剧烈的运动是不可取的。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夜跑,以及晚上打球,去健身房锻炼,都是有害无益的。上班族们白天没时间锻炼,晚上活动一定要适度。散散步、打打太极拳、跳个慢三慢四,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运动时间的选择,还应当把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过度的运动会加速机体器官的磨损与老化,也会让机体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以“适应”运动强度。就像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会引起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关节还会过度磨损导致退行性病变。运动员、武术杂技工作者往往会因为过度训练而引起伤病缠身。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不应成为过度运动的动力,更不应为此目的不择手段!所有功利性的所谓运动都与养生无关!

运动要选择合适的地点,一要安全,二要环境好。很多人选择在马路上跑步,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来往车辆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尾气污染,使得马路运动弊大于利。现代研究表明,退步走有利于颈肩腰腿疼的康复,锻炼平衡能力等。但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必须避免摔跤,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没有车辆通行的地方。活动选择绿化条件好,环境优美的地方,既能保证运动的安全舒适,又可提供新鲜的空气无污染,让运动者变得身心愉悦,必然事半功倍。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转自公众号杏林思语 杏林一片叶)

Copy Right 2017 中医药综合实训基地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东路508号 邮编:264199 联系电话:0535-5136935 设计制作:教育技术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