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之一,民谚亦云“冬至大如年”。其实汉代的冬至是官方假日。《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到了宋代,冬至更是备受重视,当时流行“肥冬瘦年”,冬至要比春节过得更体面、隆重。那么,为什么古人如此看重冬至呢?
冬至既是全年阳气最弱的时候,也是阳气新一轮循环的始点,可谓养生的重要节点。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阳气充足,则人体强壮。《素问》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就像火苗,要想阳气旺,火苗燃烧时间长,必须有充足的阴血做“原料”。
所谓“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后,新的循环开始,阳气逐渐变强,所以需要有足够的“原料”储备。在冬至前后补足阴血,就能使逐渐旺盛的火苗不缺“原料”。开春后,万物复苏,阳气生发,如果之前没有补足阴血,“库存”空虚,“原料”不足,就不能支撑春天的生发之势。很多人在开春后疲劳乏力、面色萎黄、失眠心悸、眼睛干涩,可能就是因为“冬藏”不够,出现了气血虚的表现。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之功,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故能胜任“冬藏”重任。
(本文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