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归首载于《本经》,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以甘肃岷县产者量大质优,其主根粗长、油润、断面色黄白、气味浓郁,称之为“岷当归”。用手抚之,然后双手对比,两手的光泽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当归含油脂相当丰富。
中医过去用药,常常分部位用药,如全当归,是指整个根,传统认为长于补血活血;仅头部入药,即当归头,传统认为长于止血,但一般认为当归无止血之功,也很少单用当归头入药者;主根入药即当归身,长于补血;支根及根梢部,即当归尾,长于活血。现在中医临床上一般不分头、身、尾等。
当归的药理作用丰富,分述如下。
第一,当归能够补血,而且它还是补血圣药。凡是面色萎黄、或惨淡无泽、或西医检查贫血者,都可以应用本品。药理研究发现,当归煎剂能显著促进实验动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当归多糖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中医临床上治疗血虚诸证,如贫血、头晕、月经量少等,常与熟地、白芍、川芎同用,即四物汤;用治气虚血少之面白乏力、头晕、虚热等,常与黄芪配伍,即当归补血汤,注意二药的用量比例,即黄芪:当归=5:1,现今临床上有当归补血口服液可供选用。当归具有补托之功,《本经》载其主“诸恶疮疡金疮”,治疗皮肤溃疡久不收口,顽固不愈者,多系气血不足所致,宜配伍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复方阿胶浆,善于治疗血虚头晕、心悸等,里面也含当归。
第二,它具有很好的活血作用,可广泛用于多种血瘀证。因当归以补血为主,故具有活血而不伤血的作用特点。药理研究也显示了当归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如当归浸膏对实验动物有显著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及扩张血管作用,煎剂及醇提液能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当归治疗血瘀证,常与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同用,如桃红四物汤,这是活血的基本方;用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偏瘫,须配伍120g的黄芪,再配伍桃仁、地龙等,如补阳还五汤,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先生的名方。
第三,调理月经。妇女月经病与血的关系最为密切,血虚、血瘀均可引起月经不调。因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可用于多种月经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实为妇科调经良药,药理研究表明,当归所含挥发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其水溶性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则能使子宫平滑肌兴奋。看来,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机能状态而呈双向调节作用。如治疗血虚性或血瘀性痛经,单用大剂量当归有效,最大量可用至60g;当然,配伍应用的疗效最佳,治疗寒凝血滞之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等,常配伍桂枝、川芎、阿胶等,如温经汤;血虚水停之月经量少、便溏、水肿者临床上也常见,配伍白芍、川芎、茯苓、泽泻、白术,即当归芍药散,该方散剂的疗效优于汤剂。
第四,它能够润肠通便。当归质润,含丰富的挥发油,能养血润肠通便,善治肠燥便秘,常配肉苁蓉、牛膝、升麻等,如济川煎,这是治疗老年阳虚便秘的常用方。当归是笔者的常用药,治疗痛经、经闭、血虚等病证时,若见便秘者,必重用当归,有时多达60g,既能补血活血,还能通便,效佳。
第五,它还能够止咳平喘。《本经》谓本品“主咳逆上气”,即具有止咳平喘作用,而且是当归的首要功效,可见《本经》对当归止咳平喘作用是何等的重视,然而现今临床对其止咳平喘作用却应用不多,但也不能否认当归的止咳平喘之功。笔者认为当归止咳平喘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活血作用有关,因当归能够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痰的生成,促进血氧交换,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古代医籍也有应用当归治咳喘的记录,如百合固金汤即配用了本品久病多瘀,故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者,可酌加当归、桃仁等活血之品往往有良效。
当归是良药,也是食疗之佳品,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即是大补气血的有名方剂,有关它的介绍,请参见“生姜”条。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宋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