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长征中年龄较大的一个,被誉为党内“五老”之一,人们尊称他“董老”。1935年8月,董必武和红军战士一起过草地时,原来那只溃烂的脚再度发炎,连骑马都很困难,只能拄着拐杖在污泥草地上拖。草地上积水泛滥,水呈黑色,散发着腐臭的味道,毒性很大,破了皮的腿脚被污水泡过,就会红肿甚至溃烂。这对脚已经发炎溃烂的董老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由于无药可施,只好任其继续发炎溃烂,董老也只能咬紧牙关艰难地在草地上跋涉。见此情景,来自江西吉安的红军战士曾凯旋决定亲自背驮董老行军。这一背就是28天,曾凯旋终于把董老背出了草地。但董老的那只烂脚由于未能得到有效和及时治疗,溃烂越来越严重,疼痛难忍,一天下午竟痛得昏了过去。正在大家无计可施之际,附近几株不起眼的小草引起了曾凯旋的注意,他认识这几株小草,土名“钻地蜈蚣”,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曾凯旋如获至宝,急忙拔了几株,准备为董老消炎止痛。无奈董老的脚溃烂处一直流脓,不便将草药敷上,必须将脓抽干。董凯旋毫不犹豫把董老的烂脚抱在自己胸前,俯下身子用嘴去吸出脓血,然后把“钻地蜈蚣”嚼烂敷上。由于敷了“钻地蜈蚣”,再加上战士们细心护理,董老溃烂的脚逐渐好转。
不起眼的“钻地蜈蚣”因在长征中治好了董必武溃烂化脓的脚伤而出名。“钻地蜈蚣”为常见中草药,它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不同地区和民族对它的称呼各不相同,湖南永州瑶族称其“打不死”,基源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全草,生长环境多在低山阴湿处或石缝中,甘、酸,凉,功能清热解毒、清心火、消肿止血,主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虫咬伤。湖北恩施土家族称其为上天梯、三块瓦、麦吊七,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或根,喜生于较阴湿的山谷灌木丛中或林下沃土中,味酸、涩,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360百科”在“三块瓦”词条下将其称为地海椒、山酢浆草、老鸦酸、麦穗七、断脚蜈蚣、大酸梅草,多生于山地林下较阴湿的地方,性平,味酸微辛,无毒,功能清热利尿、散瘀消肿。尽管名称各异,甚至植物基源不一,但都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钻地蜈蚣”在各地颇为常见,人们并未过多关注,殊不知它曾在红军长征中作出过不小的贡献呢。众所周知,红军长征途中战伤和疾病是家常便饭,缺医少药更是让受伤和患病的将士们苦不堪言,他们只能依靠草药甚至革命意志疗伤治病,董必武就是其中的一个。
“钻地蜈蚣”不仅在长征中立下了功劳,现在仍然为百姓疗病默默奉献。“钻地蜈蚣”的主治范围不断扩大,药用价值大大提高,为百姓提供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小小的“钻地蜈蚣”不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医疗作用,而且因为它在长征中为红军将士作过的特殊贡献成就了一段红色历史,值得人们铭记。(胡安徽 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