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的红小豆

作者: 时间:2018-03-16 点击数:


红小豆,为一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红小豆的成熟种子,因富含淀粉,能充饥,被人们称为“饭豆”。

红小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川道、山地均可种植。既耐涝,又耐旱,晚种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术简单,可做补种作物。

每百克红小豆含蛋白质20.7g、脂肪0.5g、碳水化物58g、粗纤维4.9g、钙67mg、磷305mg、铁5.2mg、核黄素0.11mg、尼克酸2.7mg。可见,红小豆富含蛋白质。

红小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于煮饭、煮粥、做红小豆汤或冰棍、雪糕之类。用于菜肴有“红小豆排骨汤”等。由于红小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红小豆还可发制红小豆豆芽,食用同绿豆芽。

红小豆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水肿,排痈肿脓血”。《药性本草》说可“治热毒、散恶血”。《本草纲目》记载,红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它对痈肿有特殊疗效。例如《朱氏集验方》称:“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现代医学还查明,红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旧社会,有些医生用它作药治病时,常常在病患者面前给它蒙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清康熙时期,医药家汪昂在《本草备要》里写道:“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亲见。后任自患恶疮,付永投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医惊拜曰: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这说明红小豆外敷,是治“痄腮”、“恶疮”和“胁疽”等病症的良药。古医书中关于红小豆治病的神奇疗效,有许多记载,有些虽近玄虚,但说明它药用价值很高,有广泛的疗效。

还有一种赤小豆,叫相思子,是豆科蝶形花亚科相思子属植物的成熟种子,有毒,能够涌吐痰涎。有一个药方叫瓜蒂散,里面就是利用赤小豆的毒性来催吐的。可见,二者在临床上不能相互代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就讲述过一个病例,大致过程如下:一个12岁的农村男孩,患癫痫,他妈妈得知当地邻村有一个老中医专治癫痫的消息后,就到这个邻村找老中医去买药,这个老中医的药也卖得很贵,就一小包研成粉末的药。买药回来之后就给她儿子吃了,这个孩子服药后就剧烈地呕吐,吐了大量的黏液,包括胃内容物,3个月内患儿癫痫没有发作。3个月以后,癫痫又发作了,大发作。他妈妈想,既然吃这个药有效的话,我再找他去买个这药。第2次就又去买了同一种药,买回来之后也是同样结果:服药后就吐,其后又是3个月没有癫痫发作。当患儿再次癫痫发作时,她妈妈就跟她大儿子说(她大儿子是农村医生),你看看你弟弟吃了这老头儿的药,每次吃完之后马上就吐出来,吐出来之后呢能管3个月,你说他吃完药就吐出来了,可能是药物吸收得太少了,只管3个月,如果让这个药能在胃里头多待一会儿,多吸收一点,能不能管得更长一点时间啊,药又这么贵。她大儿子说要是这样的话,我可以想个办法,我可以先给他打一针爱茂尔,大家知道爱茂尔有镇吐的作用,他妈妈说,你打这爱茂尔,多长时间发挥作用啊,等它快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再给你弟弟吃这个药。好,第3次买回来药之后,哥哥提前半个小时给他弟弟打了一针止吐的药,然后弟弟吃完这个药之后,欲吐不得吐,辗转反侧,坐卧不宁,过了一会儿就冷汗直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患儿的妈妈和哥哥一看,唉哟,大事不好。非常偏僻的农村,根本没有汽车,他们推着个小平车将患儿往城里拉,走到半路,这孩子就死了。为什么?原来那粉末药就是瓜蒂,患儿是瓜蒂毒素中毒,呼吸麻痹,呼吸停止了。

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红小豆所代替,但疗效尚等验证。但我认为,方中瓜蒂起到了主要的催吐作用,而与所用赤小豆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且,用红小豆来代替赤小豆的话,能够顾护胃气,这可能是瓜蒂散方用红小豆的原义。

赤小豆当归散由赤小豆、当归组成,原方主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即属于湿热下注所致的便血。现代多用于湿热痔疮、肛裂等的出血证。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也是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现代多用于黄疸型肝炎而见无汗者,方中的赤小豆也具有清热利湿之功。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宋永刚

Copy Right 2017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东路508号 邮编:264199 联系电话:0535-5136935 设计制作:教育技术中心